艾滋病感染急性期的症状包括发热、咽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通常出现在感染后2-4周,持续1-2周后自行缓解。治疗上需及时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
1、发热是艾滋病急性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体温可能达到38℃以上,伴有寒战和出汗。这种发热通常与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有关,导致免疫系统激活。建议在发热期间多饮水,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
2、咽痛和口腔溃疡也是急性期的典型表现,可能与病毒直接侵犯口腔和咽喉黏膜有关。保持口腔卫生,使用温和的漱口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可缓解不适。
3、皮疹通常表现为红色斑丘疹,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皮疹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
4、淋巴结肿大是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常见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肿大淋巴结通常无痛,但需注意观察是否持续增大或伴有其他症状。
5、急性期还可能伴有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与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激活有关。建议多休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免疫力。
艾滋病急性期症状虽可自行缓解,但病毒仍在体内复制,需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高危行为,定期监测病情,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