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可能由胃肠功能紊乱、急性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阑尾炎、肠梗阻等原因引起。腹痛的病因复杂,需结合疼痛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
1. 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脐周隐痛或胀痛,排便后症状可缓解。可通过规律饮食、腹部热敷等方式改善,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匹维溴铵片等调节胃肠功能的药物。
2. 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多因进食不洁食物引起,常伴随呕吐、腹泻等症状。发病时需禁食油腻食物,补充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若出现发热或血便需及时就医。
3. 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肠病,症状包括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有关,建议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诱因。治疗可选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马来酸曲美布汀片等药物,配合低FODMAP饮食。
4. 阑尾炎阑尾炎初期表现为上腹或脐周疼痛,后转移至右下腹,伴随发热、恶心呕吐。查体可见麦氏点压痛,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确诊后需禁食并急诊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穿孔。
5. 肠梗阻肠梗阻患者出现阵发性绞痛、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腹部听诊肠鸣音亢进。机械性梗阻常见于肠粘连或肿瘤,需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行肠粘连松解术。绞窄性肠梗阻需紧急手术避免肠坏死。
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腹痛持续超过6小时或出现高热、便血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建议记录疼痛发作时间、部位及诱因,就医时提供详细病史有助于医生判断。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可减少功能性腹痛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