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有关。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多系统损害,包括心血管、肾脏、神经等并发症。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这种情况可能与肥胖、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等因素有关。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改善胰岛素抵抗可通过控制体重、增加运动、调整饮食结构等方式实现。
2、β细胞功能减退随着病程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这种情况在1型糖尿病中更为明显,由于自身免疫破坏导致β细胞大量减少。对于2型糖尿病,长期高血糖也会导致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退。保护β细胞功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3、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2型糖尿病。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胰岛素分泌能力、胰岛素敏感性等多个环节。虽然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但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延缓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4、不良生活方式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这些因素会导致体重增加、脂肪堆积,进而加重胰岛素抵抗。改变生活方式是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基础,包括合理控制饮食、规律运动、保持正常体重等。
5、慢性炎症肥胖相关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可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导致血糖代谢异常。控制体重、补充抗炎营养素如ω-3脂肪酸等有助于改善慢性炎症状态。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规律运动、监测血糖等。饮食上应控制总热量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运动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定期监测血糖和并发症筛查至关重要,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压力也有助于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