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2期通常可以长期控制,但需根据具体病情和干预措施决定。早期规范管理可延缓疾病进展,若出现肾功能持续恶化则需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肾脏病2期的控制效果与基础疾病管理密切相关。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常见诱因,通过降压药如缬沙坦胶囊、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缓释片等控制原发病,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多数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可稳定在60-89毫升/分钟。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适度运动如步行或太极拳可改善微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控制不佳的情况,如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或反复尿路感染。此时需排查继发性因素如肾动脉狭窄,必要时联用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若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或肾小球滤过率年下降超过5毫升/分钟,需考虑加用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片等肾脏保护药物。感染期间应及时使用对肾功能影响小的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慢性肾脏病2期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避免高钾高磷食物如香蕉和动物内脏。烹饪时用蒸煮代替煎炸,减少油脂摄入。严格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禁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出现水肿或尿量减少时需立即就医,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和代谢指标检测,必要时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肾病专用营养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