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可能增加多种疾病风险,主要危害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骨关节病变、呼吸功能障碍及心理问题等。肥胖与体内脂肪过度堆积有关,可能由遗传、饮食失衡、缺乏运动等因素引起。
1、心血管疾病肥胖者常伴随血脂异常和血压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概率增加。长期肥胖可能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负荷加重还会引发心力衰竭。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加速血栓形成。
2、代谢综合征内脏脂肪堆积易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发展为2型糖尿病。肥胖者常出现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发作。脂肪肝发生率显著升高,可能进展为肝硬化。代谢紊乱还会影响激素水平,女性可能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
3、骨关节病变体重超负荷会加速膝关节软骨磨损,引发退行性骨关节炎。腰椎长期受压可能导致椎间盘突出,肥胖者骨质疏松风险比常人高。关节面压力增大还会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4、呼吸功能障碍颈部脂肪堆积可能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缺氧会导致白天嗜睡。胸壁脂肪增厚限制肺扩张,易出现低氧血症。肥胖哮喘患者症状更难控制,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增加。
5、心理问题体型焦虑可能引发社交恐惧或抑郁症,青少年肥胖者更易遭受校园欺凌。暴食症与肥胖形成恶性循环,部分人群会出现体象障碍。就业歧视等社会压力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建议肥胖人群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减重,每周减少0.5-1公斤为宜。饮食上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摄入,减少精制碳水及高脂食物。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低冲击项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睡眠时可采用侧卧位改善通气。减重过程中可寻求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指导,避免盲目使用减肥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