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分为腹膜型、卵巢型和深部浸润型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1、腹膜型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异位内膜组织种植于盆腔腹膜表面,常见于子宫直肠陷凹、阔韧带后叶等处。病灶多呈红色火焰状或黑色含铁血黄素沉着斑,可能引起盆腔粘连。患者通常表现为周期性下腹痛,疼痛程度与月经周期同步变化。腹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治疗可选用孕三烯酮胶囊、地诺孕素片等药物抑制内膜生长,严重时需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术。
2、卵巢型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征为卵巢内形成子宫内膜样囊肿,因囊内陈旧性出血呈巧克力样故称巧克力囊肿。囊肿大小可从数毫米至十余厘米不等,可能导致卵巢功能受损。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痛及不孕,超声检查可见卵巢无回声区伴细密光点。药物治疗常用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亮丙瑞林微球等GnRH-a类药物,较大囊肿需行卵巢囊肿剥除术。
3、深部浸润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指病灶浸润盆腔脏器肌层超过5毫米,好发于宫骶韧带、直肠阴道隔等部位。该类型易导致器官解剖结构扭曲,引发排便疼痛、里急后重等特殊症状。MRI检查有助于评估浸润深度,治疗需联合使用地屈孕酮片等孕激素类药物与手术切除,严重直肠浸润可能需肠管切除吻合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经期注意保暖,可适当热敷下腹部缓解疼痛。饮食宜选择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等食物,限制红肉摄入。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病情变化,备孕患者需定期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出现持续加重的盆腔疼痛或异常出血时应及时就诊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