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症状主要有肛门周围红肿疼痛、分泌物渗出、肛门瘙痒、排便不适、反复感染等。肛瘘是肛管或直肠周围形成的异常通道,多由肛周脓肿破溃后未完全愈合导致。
1、红肿疼痛肛瘘患者常出现肛门周围皮肤红肿和持续性疼痛,尤其在久坐或排便时加重。疼痛可能与瘘管炎症刺激周围神经有关,急性期可能伴随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若继发细菌感染,疼痛会呈搏动性,需及时就医处理。
2、分泌物渗出瘘管外口常有脓性、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渗出,可能导致内裤污染。分泌物多带有异味,与瘘管内坏死组织和细菌混合有关。长期渗液可能引起肛门周围皮肤湿疹样改变,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肛门瘙痒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可引发明显瘙痒感,搔抓可能加重皮肤损伤。瘙痒多呈阵发性,夜间可能加剧。需避免使用碱性洗剂清洁,可选择温和的生理盐水湿敷缓解症状。
4、排便不适排便时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或异物感,严重时伴随便意频繁但排便量少。高位肛瘘可能因炎症波及直肠黏膜导致里急后重,需与痔疮等疾病鉴别。
5、反复感染瘘管作为感染通道可导致肛周脓肿反复发作,表现为局部硬结、发热等。长期不愈的复杂肛瘘可能形成多个外口,增加治疗难度。需通过肛瘘造影或MRI明确瘘管走行。
肛瘘患者日常应保持肛门清洁,排便后可用温水坐浴10-15分钟。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并勤换洗,避免久坐压迫患处。若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分泌物增多等感染征象,应及时至肛肠外科就诊,必要时行肛瘘切开术或挂线疗法等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