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不等同于胃肠炎,两者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存在差异。食物中毒主要由摄入被细菌、毒素或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引起,而胃肠炎可能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或非感染性因素导致。
1、病因差异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等,多因食物储存或加工不当导致污染。胃肠炎的病因更广泛,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占多数,也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药物刺激引发。
2、症状特点食物中毒起病急骤,多在进食后2-6小时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可能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视物模糊。胃肠炎腹泻更显著,常伴随发热和腹部绞痛,病毒性胃肠炎可能合并呼吸道症状。
3、病程进展食物中毒症状通常在24-48小时内自行缓解,但肉毒杆菌中毒等特殊情况需抗毒素治疗。胃肠炎病程可持续3-7天,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可能出现严重脱水。
4、诊断方法食物中毒需进行可疑食物微生物培养或毒素检测,胃肠炎诊断依赖粪便常规检查和病原体核酸检测。两者均需排除阑尾炎、肠梗阻等急腹症。
5、治疗原则食物中毒以补液和病原体特异性治疗为主,细菌性胃肠炎可选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病毒性胃肠炎主要对症处理,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
预防食物中毒需注意食物新鲜度与烹饪温度,避免交叉污染。胃肠炎患者应做好餐具消毒,养成饭前洗手习惯。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或意识改变时,无论疑似哪种疾病均需立即就医。日常可适量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但出现症状后不建议自行服用止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