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停一般是指胚胎停止发育,若超声检查连续7天未见胎心搏动,通常可诊断为胎停。胎停的判断需结合孕周、超声动态监测及血HCG变化综合评估,主要影响因素有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内分泌失调、子宫结构异常、感染因素及免疫异常等。
1、胚胎染色体异常约半数胎停与胚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有关,常见如三体综合征、单体综合征等。此类情况多发生在孕8周前,超声表现为孕囊形态不规则、胎芽生长停滞。确诊需通过绒毛或胚胎组织遗传学检测,再次妊娠前建议夫妻双方进行染色体筛查。
2、母体内分泌失调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未控制的糖尿病均可导致胎停。孕早期孕酮水平不足会影响蜕膜化过程,甲状腺激素失衡则干扰胚胎器官分化。这类胎停多发生在孕6-10周,需通过激素替代治疗控制基础疾病后再备孕。
3、子宫结构异常子宫纵隔、宫腔粘连或黏膜下肌瘤等解剖问题可能限制胚胎发育空间。临床常见胎心出现后突然消失,多伴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宫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必要时需行宫腔粘连分离或肌瘤切除术改善宫腔环境。
4、感染因素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病原体感染可能直接损害胚胎细胞。这类胎停常伴发热、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感染征象,血清IgM抗体检测可辅助诊断。孕前需完成TORCH筛查,急性感染期应暂缓妊娠。
5、免疫异常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会导致胎盘血栓形成。典型表现为孕10周后胎心消失,可能伴随血小板减少或反复流产史。确诊需检测抗心磷脂抗体等指标,妊娠期需使用低分子肝素干预。
确诊胎停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会阴清洁以防感染。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鱼肉、西蓝花等,但无须刻意进补。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建议伴侣共同参与后续诊疗计划。再次备孕前建议完成妇科检查、内分泌评估及遗传咨询,妊娠早期需加强超声监测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