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反流可能由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退行性瓣膜病变、先天性瓣膜畸形、心肌梗死等因素引起。
一、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是心脏瓣膜反流的常见原因,主要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瓣膜增厚、粘连。二尖瓣最易受累,表现为瓣叶挛缩和腱索缩短,造成关闭不全。早期可能仅有活动后心悸,随着反流加重会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治疗需长期使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复发,严重反流需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二、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通过血液播散侵袭瓣膜,形成赘生物破坏瓣膜结构,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急性期会出现高热、寒战,听诊可闻及新发杂音。超声心动图可见瓣膜穿孔或腱索断裂。治疗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青霉素联合庆大霉素,合并脓肿或心力衰竭时需紧急手术。
三、退行性瓣膜病变随着年龄增长,瓣膜胶原纤维断裂、钙盐沉积,多见于主动脉瓣。长期高血压会加速病变进程,表现为缓慢进展的活动耐力下降。听诊可闻及渐强-渐弱型杂音。轻度反流可观察,中重度需考虑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日常需控制血压和血脂,避免剧烈运动。
四、先天性瓣膜畸形胚胎发育异常导致二叶式主动脉瓣等畸形,儿童期多无症状,成年后逐渐出现反流。可能合并主动脉缩窄或马方综合征。典型体征包括脉压差增大、水肿脉。定期超声监测至关重要,出现左室扩大时需手术干预。妊娠期患者需加强心功能评估。
五、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闭塞导致乳头肌缺血坏死,引发二尖瓣腱索断裂,常见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突发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是危重表现。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挽救存活心肌,同时需应用呋塞米减轻肺淤血。合并室间隔穿孔时需行心室重建术。
心脏瓣膜反流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但需避免竞技性运动。戒烟并控制体重,BMI建议维持在24以下。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监测心功能变化,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加重时需及时就诊。合并房颤者应按医嘱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