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体温在37.3℃到38℃之间属于低烧。低烧可能由感染、免疫反应、药物影响、环境因素或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是低烧的常见原因,例如普通感冒、流感或尿路感染。这类感染通常伴随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保持充足休息,适当补充水分有助于缓解症状。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就医明确感染类型。
2、免疫反应疫苗接种、过敏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引发低烧。此时体温升高是机体产生保护性反应的体现。观察是否伴随皮疹、关节疼痛等表现,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免疫相关低烧通常短期内自行消退。
3、药物影响部分抗生素、抗癫痫药或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药物热。用药期间出现不明原因低烧应复查药物清单。医生可能调整用药方案或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排除其他病因。
4、环境因素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穿戴过多衣物或中暑前期可能出现暂时性低烧。移至阴凉处、补充电解质溶液后体温多可恢复正常。夏季需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
5、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或肿瘤性疾病可能表现为持续性低烧。这类疾病往往伴随体重下降、夜间盗汗等全身症状。需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等专科评估明确诊断,针对性治疗原发病。
出现低烧时建议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记录伴随症状。选择透气衣物保持体表散热,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掩盖病情,体温超过38.5℃或持续3天以上低烧应及时就诊。慢性病患者及孕妇出现低烧更需警惕,尽早就医排查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