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一般建议间隔2-3天进行一次。具体频率需根据体质、症状及艾灸后的皮肤反应调整,过度频繁可能引起皮肤灼伤或气血耗损。
对于初次尝试艾灸或体质偏弱的人群,建议从每周1-2次开始,观察身体耐受性。若艾灸后出现皮肤潮红、轻微发热且无不适,可逐渐增加至2-3天一次。慢性疾病调理如寒湿腰痛、宫寒痛经等,通常需要规律性艾灸,初期可连续3-5天每日一次,症状缓解后调整为间隔2-3天。急性症状如风寒感冒初期,可短期每日艾灸1-2次,连续2-3天至症状减轻。艾灸频率还需结合具体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等保健穴位可适当增加频次,而面部或皮肤薄弱区域应减少刺激。
艾灸后需注意保暖避风,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或吹空调。饮食宜清淡温补,可适当食用红枣、生姜等助阳食材,避免生冷寒凉食物。若艾灸后出现头晕、口渴或皮肤水疱,应立即停止并咨询中医师。孕妇、高热患者及皮肤破损部位禁止艾灸,糖尿病患者需谨慎控制灸疗温度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