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可通过药物控制心率、抗凝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心房颤动通常由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酗酒等原因引起。
1、药物控制心率控制心率的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能够减慢心率,减轻心悸症状。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适用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可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监测心率和药物不良反应。
2、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预防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的关键措施。常用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华法林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新型口服抗凝药使用相对简便但费用较高。抗凝治疗需评估出血风险,对于高龄、既往出血史等高风险患者需谨慎使用。
3、电复律电复律适用于新发心房颤动或药物复律失败的患者。通过体外直流电击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电复律前需进行经食道超声检查排除心房血栓,并给予抗凝治疗。电复律成功率较高,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需配合药物维持治疗。
4、导管消融导管消融是通过射频能量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的微创手术。适用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手术需在电生理检查指导下进行,成功率可达70%左右。术后可能出现心包填塞、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
5、外科手术外科迷宫手术主要用于合并其他心脏疾病需开胸手术的心房颤动患者。通过手术切口在心房制造瘢痕组织阻断异常电传导。手术效果持久但创伤较大,通常与瓣膜置换或冠脉搭桥手术同时进行。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并定期随访。
心房颤动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和血糖,避免过量饮酒和咖啡因摄入。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定期监测心率和凝血功能,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出现心悸加重、胸闷、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