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造影检查通常在疑似冠心病、不明原因胸痛、心脏手术前评估等情况下进行。主要适用于冠状动脉狭窄评估、心肌缺血确诊、心脏结构异常排查、介入治疗术前规划、术后疗效复查等场景。
1、冠状动脉狭窄评估:
当患者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或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时,心脏造影可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该检查能准确判断血管堵塞位置与范围,为后续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提供依据。检查中发现血管狭窄超过70%通常需干预治疗。
2、心肌缺血确诊:
对于运动负荷试验阳性但症状不典型者,心脏造影可明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病变。该检查能鉴别微血管性心绞痛与冠脉痉挛,同时评估心肌灌注情况。检查中可能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或侧支循环形成。
3、心脏结构异常排查:
先天性心脏病或瓣膜病患者术前需通过造影评估解剖结构。检查可清晰显示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畸形,同时测量各心腔压力参数。对于复杂先心病常需结合CT三维重建进行诊断。
4、介入治疗术前规划:
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必须完成造影检查。通过多角度投照确定病变特征,评估钙化程度与血管迂曲情况。检查结果直接影响手术器械选择与策略制定。
5、术后疗效复查: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6-12个月需复查造影评估支架通畅性。对于再发胸痛患者可及时发现支架内再狭窄或新生病变。检查中会对比术前影像观察血流改善情况。
接受心脏造影检查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日常应控制血压血糖在达标范围,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遵循低盐低脂原则,多摄入深海鱼类与新鲜蔬果,戒烟限酒并定期监测血脂水平。术后按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出现穿刺处血肿或胸闷症状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