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几年未愈需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室成形术等方法。慢性中耳炎可能与细菌感染反复发作、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道流脓等症状。
1、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氧氟沙星滴耳液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适用于儿童化脓性中耳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对产酶菌株感染有效。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耳内镜观察黏膜恢复情况。
2、鼓膜穿刺鼓室内积液超过3个月可考虑鼓膜穿刺抽液,该方法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传导性耳聋。穿刺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防止继发感染。部分患者穿刺后需短期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行鼓室灌注。
3、鼓室成形术鼓膜穿孔长期不愈或听骨链损坏时需行鼓室成形术,包括Ⅰ型鼓室成形术修复单纯鼓膜穿孔,Ⅲ型鼓室成形术重建听骨链。术后需使用硼酸酒精滴耳液预防感染,避免用力擤鼻或乘坐飞机,防止移植物移位。
4、咽鼓管吹张咽鼓管功能障碍者可定期进行导管法咽鼓管吹张,配合鼻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咽口水肿。治疗期间需同步处理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每日进行瓦尔萨尔瓦动作帮助咽鼓管开放。
5、免疫调节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中耳炎可使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调节免疫功能,联合复合维生素B片改善黏膜修复能力。合并变应性因素者需检测血清IgE水平,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
慢性中耳炎患者应保持耳道清洁干燥,洗澡时使用医用耳塞防止进水,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行为。饮食需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锌元素促进黏膜愈合。建议每3-6个月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监测听力变化,出现眩晕、面瘫等并发症需立即就诊。长期耳道流脓者需定期进行脓液培养指导抗生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