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不治疗可能自愈,也可能加重病情。中耳炎是否自愈与感染类型、机体免疫力等因素有关,部分轻症患者可能自愈,但多数情况下需及时干预。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早期可能自行缓解。这类中耳炎常因感冒或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当原发疾病改善后,中耳积液可能逐渐吸收。儿童因咽鼓管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此类情况,但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听力变化,若出现耳痛加剧或发热应及时就医。
细菌性中耳炎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多由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引起,若不规范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中耳炎或引发乳突炎等并发症。患者可能出现持续耳流脓、鼓膜穿孔等症状,此时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控制感染,严重者需行鼓膜切开术。
日常应注意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使用耳塞防护,感冒期间可通过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若耳闷胀感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听力下降,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通过耳镜检查明确鼓膜状态,必要时进行纯音测听等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