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可通过行为观察、专业评估量表、体格检查、心理测试及排除其他疾病等方式综合判断。小儿多动症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功能异常、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动行为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
1、行为观察家长需持续记录孩子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表现,如上课时频繁离开座位、无法安静完成作业、经常打断他人谈话等。典型症状需持续6个月以上,且出现在家庭和学校两种以上环境中。观察时应排除因疲劳、情绪波动或环境变化导致的短暂行为异常。
2、专业评估量表常用康纳斯行为评定量表或ADHD评定量表,由家长和教师分别填写。量表涵盖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两个维度,通过评分量化症状严重程度。评估需结合孩子年龄和发展阶段,避免将正常活泼好动误判为病症。
3、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排除听力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躯体疾病。部分患儿可能伴随精细动作协调性差、平衡能力较弱等体征。体格检查有助于鉴别抽动症、癫痫等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4、心理测试通过智力测试、注意力持续性测试等评估认知功能。多动症患儿常出现工作记忆较差、任务转换困难等特征,但智力水平通常正常。心理测试能区分学习障碍或焦虑抑郁等共患病,为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5、排除其他疾病需鉴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铅中毒、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疾病。医生可能建议进行血液检查、脑电图或影像学检查。确诊前需确认症状并非由药物副作用、创伤性脑损伤或其他精神障碍直接引起。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采用正向行为强化法,避免过度批评。保证孩子每日有充足户外活动,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等。学习环境应减少干扰物,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小步骤完成。若确诊为小儿多动症,可遵医嘱使用哌甲酯缓释片、托莫西汀胶囊等药物,配合行为治疗改善症状。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