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早期处理主要有保持平卧位、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检查软产道、补充血容量等方式。产后出血通常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保持平卧位立即让产妇取平卧位并抬高下肢,有助于增加回心血量。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因失血导致体温下降。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阴道出血量及颜色变化。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休克表现,需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2、按摩子宫将一手置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均匀有力地按摩宫底,刺激子宫收缩。按摩无效时可配合腹部-阴道双手压迫法,一手在腹部推压宫体,另一手拳头顶住阴道前穹窿。按摩需持续至子宫收缩变硬、出血减少,同时观察有无胎盘胎膜残留。
3、应用宫缩剂可肌内注射缩宫素注射液促进子宫收缩,或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对顽固性出血可静脉滴注卡贝缩宫素注射液,必要时联合使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变化,冠心病患者慎用麦角制剂。
4、检查软产道在良好照明下检查宫颈、阴道及会阴部,发现裂伤立即用可吸收线分层缝合。宫颈裂伤超过1厘米需缝合止血,阴道穹窿部裂伤需注意避免损伤输尿管。血肿形成时应切开清除积血,结扎出血点后加压包扎。
5、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先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维持循环,根据出血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每失血500毫升补充10毫升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维持血钙浓度。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必要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异常。
产后出血产妇应绝对卧床24小时,持续心电监护至生命体征平稳。饮食宜少量多餐,选择高铁高蛋白食物如猪肝瘦肉粥、菠菜猪血汤等,避免生冷刺激。每日清洗会阴并观察恶露性状,6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出院后遵医嘱服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预防贫血,定期复查血常规及子宫复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