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切除50多天后仍有疼痛感可能属于正常术后反应,也可能与创面未完全愈合、继发感染或并发症有关。肠息肉切除术后的恢复时间通常为2-4周,但个体差异较大。
术后早期疼痛多与黏膜创面修复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相关,常见于术后1-2周内。若疼痛程度轻微且逐渐减轻,可能与局部组织修复过程中神经末梢敏感化有关。此时建议保持低渣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或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调节肠道菌群。部分患者因创面较大或位置特殊,愈合时间可能延长至4-6周,期间偶有隐痛无需过度担忧。
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便血、排便习惯改变,需警惕术后并发症可能。电凝综合征引起的迟发性溃疡可导致持续性腹痛,常见于术后3-6周。肠穿孔虽罕见但可能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多与术中电灼深度控制不当相关。合并肠道感染时可能出现痉挛性疼痛伴腹泻,需通过粪便常规检查确认。此类情况应及时复查肠镜,必要时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或采用内镜下止血夹处理活动性出血。
术后50天持续疼痛者建议复查肠镜评估创面愈合情况,排除息肉残留或复发可能。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增加水溶性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苹果泥,保持排便通畅。注意观察疼痛性质变化,若出现夜间痛醒、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需立即就医。术后3-6个月需按医嘱进行肠镜随访,尤其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更应严格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