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复旧不良可通过恶露异常、子宫体积偏大、下腹疼痛、阴道流血时间延长、子宫压痛等症状判断。子宫复旧不良可能与分娩方式、感染、胎盘残留、子宫过度膨胀、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恶露量多或持续时间长、子宫收缩乏力、发热等症状。
1、恶露异常产后恶露通常由血性逐渐转为浆液性,最后变为白色,持续4-6周。若血性恶露超过3周或反复出现鲜红色出血,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良。感染引起的恶露常伴有异味,胎盘残留可能导致恶露突然增多。可遵医嘱使用缩宫素注射液、益母草颗粒、产妇安合剂等促进子宫收缩,必要时需行超声检查。
2、子宫体积偏大产后子宫应每日下降1-2横指,约2周后降至盆腔。若触诊发现子宫底高度持续高于正常水平,或产后6周子宫仍未恢复至孕前大小,需考虑复旧不良。超声测量子宫三径之和超过15厘米有诊断意义。这种情况可能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导致的子宫肌纤维过度拉伸有关。
3、下腹疼痛正常产后宫缩痛多在3天内缓解。若出现持续性下腹坠痛或阵发性加剧疼痛,可能提示子宫收缩异常或宫腔感染。疼痛伴随发热时需警惕子宫内膜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妇科千金胶囊等抗感染治疗。哺乳时疼痛加重是典型特征。
4、阴道流血时间延长产后阴道流血超过月经量或持续时间超过4周属于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能出现大量出血,胎盘附着面修复不良可导致间断性出血。需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云南白药胶囊等止血药物,严重者需宫腔探查。
5、子宫压痛体格检查时子宫体压痛是重要体征,尤其伴随发热时提示感染性复旧不良。需与盆腔炎、切口感染等鉴别。可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中医辨证属瘀血内阻者可配合少腹逐瘀颗粒调理。
产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观察恶露性状与量,坚持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饮食宜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瘦肉,适量补充动物肝脏等含铁食物。避免长时间卧床,产后6小时即可开始翻身活动,24小时后酌情下床行走。如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应立即就医。定期产后复查可通过超声评估子宫复旧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