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耳石症可通过典型症状、体位试验及排除其他疾病综合评估。耳石症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眩晕、与头位变动相关、无耳鸣或听力下降,可通过Dix-Hallpike试验或Roll试验确诊,需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疾病鉴别。
1、典型症状耳石症眩晕具有特定触发姿势,如躺下、翻身、抬头时突发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症状消失后无残留不适。部分患者伴随恶心呕吐,但不会出现耳鸣、耳闷或听力下降等耳蜗症状。眩晕发作时可见特征性眼震,方向固定且与头位变化一致。
2、体位试验Dix-Hallpike试验是诊断后半规管耳石症的金标准,患者坐位快速躺下且头部悬垂偏转45度,诱发眩晕和垂直旋转性眼震为阳性。水平半规管耳石症需行Roll试验,平卧时左右转头90度诱发水平向地性或背地性眼震。试验中需保护患者防止跌落,阳性结果结合典型病史可确诊。
3、病程特点耳石症眩晕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在数周至数月内自行缓解,但易复发。发作频率从每日数次到数周一次不等,症状严重程度与头位变化速度正相关。长期卧床、头部外伤、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病,女性发病率超过男性。
4、影像学排除头颅MRI或CT用于排除中枢性眩晕疾病,如脑干梗死、听神经瘤或多发性硬化。若患者出现持续眩晕、共济失调、复视等神经系统症状,或体位试验阴性但眩晕持续存在,需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可评估半规管功能状态。
5、手法复位Epley复位法对后半规管耳石症有效率超过80%,通过特定头位移动使耳石回归椭圆囊。水平半规管耳石症适用Barbecue复位法或Gufoni法。复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头部运动,若多次复位无效需考虑前庭康复训练或药物辅助治疗。
怀疑耳石症时应记录眩晕发作时间、诱因和伴随症状,避免突然转头或弯腰动作。复位治疗后保持半卧位睡眠48小时,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预防复发。若眩晕持续加重或出现新发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诊排除脑血管意外等急症。日常可进行Brandt-Daroff习服练习降低前庭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