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膜炎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封闭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跟骨骨膜炎通常由运动损伤、慢性劳损、感染、代谢异常、骨骼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运动并减少患肢负重,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可配合足弓支撑鞋垫减轻跟骨压力,避免穿硬底鞋。日常可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每日重复进行3-5组,每组维持15秒。
2、物理治疗炎症缓解期可采用超声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次治疗10分钟。冲击波治疗能有效缓解钙化灶疼痛,每周进行1次。冷敷适用于急性肿痛期,每次1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次。
3、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伴有明显肿胀者可短期口服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局部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缓解症状。
4、封闭治疗对于顽固性疼痛,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跟骨周围激素注射治疗。常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混合注射,每年治疗不超过3次。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风险。
5、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且存在跟骨骨刺压迫神经时,需行跟骨骨刺切除术。术后需石膏固定4周,逐步恢复负重训练。合并骨髓炎者需彻底清创并静脉使用抗生素6周以上。
日常应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运动前充分热身并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工作间隙可进行足部放松操。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每日饮用300毫升牛奶。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须及时复查排除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