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可通过吸氧、药物控制、调整体位、限制液体摄入、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急性心力衰竭通常由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感染等原因引起。
1、吸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吸氧可缓解缺氧症状。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高浓度氧气,流量控制在2-6L/min,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2、药物控制: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常用药物有呋塞米注射液20-40mg静脉注射,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服,多巴酚丁胺注射液2-10μg/kg/min静脉滴注。
3、调整体位:患者应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避免平卧位,防止加重肺淤血和呼吸困难。
4、限制液体摄入:急性期应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每日不超过1500ml。避免高盐饮食,钠盐摄入量控制在2-3g/d,减轻水钠潴留,降低心脏负荷。
5、及时就医:急性心力衰竭属于急危重症,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急诊科。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日常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心率,遵医嘱服药,保持情绪稳定,预防感染。如出现气短、水肿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心绞痛可通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保持安静休息、调整呼吸、监测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急救。心绞痛通常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情绪激动、体力活动过度、寒冷刺激等原因引起。
1、药物急救:心绞痛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3-0.6毫克,帮助扩张冠状动脉,缓解疼痛。若症状未缓解,5分钟后可重复使用,但15分钟内不超过3次。也可使用硝酸异山梨酯喷雾剂,喷于舌下1-2喷。药物需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2、休息调整: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选择安静、通风的环境坐下或半卧位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尽量放松全身,减少心脏负担。可解开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通畅。避免自行走动或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荷。
3、呼吸管理:保持平稳呼吸,避免急促或过度深呼吸。可采用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分钟呼吸8-10次。若条件允许,可吸氧,氧流量为2-4升/分钟,帮助改善心肌缺氧。
4、症状监测:密切观察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若疼痛持续超过15分钟,或伴有冷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为后续诊疗提供参考。
5、及时就医:若症状未缓解或加重,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避免自行驾车或步行前往医院,以免途中发生意外。就医时需详细描述发作情况,配合医生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心绞痛患者日常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