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慢性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炎症,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发热,严重时可能导致骨骼坏死或功能障碍。治疗包括抗生素、手术清创和康复训练。
1、慢性骨髓炎的病因
慢性骨髓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但更常见的是环境因素和生理因素。外伤如骨折或手术后的感染是主要原因之一,细菌通过伤口侵入骨骼,引发炎症。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病理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长期未治愈的急性骨髓炎也可能发展为慢性骨髓炎。
2、慢性骨髓炎的症状
慢性骨髓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局部持续性疼痛、肿胀、皮肤发红和发热。患者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如果感染扩散,还可能出现脓肿或窦道形成。对于疑似慢性骨髓炎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和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培养)确诊。
3、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治疗慢性骨髓炎需要综合措施。抗生素是基础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类、万古霉素等,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手术治疗包括清创术、死骨切除术和骨移植术,目的是彻底清除感染组织并修复骨骼。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应定期复查,避免感染复发。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健康,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