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扭伤肿胀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处理、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脚扭伤通常由外力作用、关节稳定性差、运动姿势不当、韧带损伤、骨折等原因引起。
脚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加重损伤。休息制动是处理扭伤的首要措施,减少患肢负重可防止肿胀加剧。冷敷处理应在受伤后尽快进行,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肿胀处,每次不超过二十分钟,重复进行可减轻局部充血和疼痛。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从远端向近端缠绕,压力均匀适中,既能减少出血又不会阻碍血液循环。抬高患肢时需使受伤部位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缓解肿胀症状。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常见药物包括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如云南白药气雾剂,可外用喷洒缓解肿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症状。严重扭伤可能伴随韧带撕裂或骨折,需通过X光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必要时进行石膏固定或手术修复。康复期间可配合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或红外线照射,促进组织修复。恢复后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脚扭伤后两周内应避免剧烈运动,穿着支撑性好的鞋子保护踝关节。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食物有助于组织修复。康复期间可进行非负重状态下的踝泵运动,每天三组每组十五次,促进血液循环。若肿胀持续超过三天不缓解或出现皮肤青紫、剧烈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除骨折或严重韧带损伤。恢复运动时应佩戴护踝等防护装备,运动前做好充分热身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