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扭伤后判断是否骨折需结合肿胀程度、疼痛特点和活动能力综合评估。若出现剧烈疼痛无法承重、明显畸形或骨擦感,可能存在骨折,建议立即就医拍摄X光片确诊。
脚踝扭伤后局部肿胀和淤青是常见表现,但骨折的肿胀往往更严重且迅速加重,皮肤可能出现张力性水疱。骨折的疼痛通常集中在骨性结构如内外踝尖,按压时疼痛尖锐局限,而韧带损伤的疼痛范围较弥散。尝试活动踝关节时,骨折患者常因剧痛完全无法负重行走,甚至轻微被动活动也会诱发疼痛,而普通扭伤在休息后多可勉强支撑部分体重。踝关节稳定性测试中,若出现异常关节活动或骨擦音,需高度怀疑骨折可能。
部分轻微骨折如撕脱性骨折可能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局部压痛和轻度功能障碍,容易与韧带损伤混淆。骨质疏松患者或儿童骨骺损伤时,即使轻微外力也可能导致骨折,但外部表现不明显。踝关节特殊部位骨折如距骨骨折可能初期X光片无法显示,需通过CT或MRI进一步检查。存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痛觉迟钝,可能掩盖骨折典型症状。
踝部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消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避免二次损伤,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疑似骨折时须用夹板或硬质材料临时固定踝关节,避免搬运过程中移位加重损伤。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普通X光片可诊断大多数骨折,复杂情况需CT三维重建评估。恢复期应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预防创伤性关节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