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骨折后开始锻炼的最佳时间通常在骨折初步愈合后的4-6周,具体时间需根据骨折类型和医生建议调整。早期适度锻炼有助于恢复功能,但过早或过度活动可能影响愈合。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结合理疗和专业指导进行。
1、骨折愈合分为三个阶段:炎症期、修复期和重塑期。炎症期通常持续1-2周,此阶段应以休息和保护为主,避免任何形式的负重或剧烈活动。修复期大约在骨折后2-6周,此时骨折部位开始形成骨痂,可以开始进行轻度被动活动,如关节的屈伸练习,但需避免直接对骨折部位施压。重塑期从6周后开始,骨痂逐渐成熟,骨折部位强度增加,此时可以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和范围。
2、锻炼方式应根据骨折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上肢骨折可进行手指屈伸、腕关节活动等轻度锻炼,下肢骨折可从床上抬腿、踝泵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站立和行走。脊柱骨折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训练,避免弯腰或扭转动作。锻炼时应注意疼痛程度,若出现明显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
3、康复锻炼的频率和强度应循序渐进。初期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的轻度活动,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至每次20-30分钟。锻炼前后可进行热敷或按摩,帮助放松肌肉和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4、专业康复治疗有助于加速恢复。物理治疗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锻炼计划,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水中运动是骨折康复的良好选择,水的浮力可减轻关节压力,同时提供适度阻力。电疗、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手段可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疼痛和肿胀。
骨折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保持耐心和毅力,严格遵循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及时调整锻炼计划,确保安全有效地恢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