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新生儿黄疸偏高可通过光疗、药物治疗和调整喂养方式进行处理,主要原因包括胆红素代谢异常、母婴血型不合或感染等因素。光疗是降低胆红素水平的首选方法,药物如苯巴比妥可促进胆红素代谢,增加母乳喂养频率有助于胆红素排出。
1、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皮肤,将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便于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光疗设备包括蓝光灯、光纤毯等,治疗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具体时长根据黄疸程度调整。光疗期间需注意保护婴儿眼睛和生殖器,避免直接照射。
2、药物治疗适用于黄疸较重或光疗效果不佳的情况。苯巴比妥是一种常用药物,能够激活肝脏酶系统,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其他药物如茵栀黄口服液也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3、调整喂养方式对轻度黄疸有显著效果。增加母乳喂养频率,每日喂养8-12次,可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胆红素排出。若母乳不足,可适当补充配方奶,确保婴儿摄入足够营养。同时,注意观察婴儿的排便情况,若排便次数减少或颜色异常,需及时就医。
4、母婴血型不合是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母亲为O型血,婴儿为A型或B型血,可能引发溶血性黄疸。这种情况下,需密切监测婴儿的胆红素水平,必要时进行换血治疗。换血治疗可迅速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5、感染也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因素,如败血症、尿路感染等。感染会抑制肝脏功能,影响胆红素代谢。治疗感染性黄疸需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等,同时配合光疗和药物治疗。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保持婴儿皮肤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
6、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这类患儿对某些药物和食物敏感,易引发溶血性黄疸。治疗需避免使用诱发溶血的药物,如磺胺类、阿司匹林等,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肝脏功能恢复。
新生儿黄疸偏高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光疗、药物治疗和调整喂养方式是主要治疗方法。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可有效降低黄疸水平,保障婴儿健康成长。若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