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白斑多发生于中年或停经期后的妇女。先发生于小阴唇内外侧及阴蒂,继而延及大阴唇内侧显示灰白色斑块,表面角化、粗糙,甚至有皲裂,伴侵润肥厚,瘙痒剧烈。白色角化病及外阴白斑,两者的损害只有程度上轻重的差异,确诊还需靠病理检查。白色角化病临床上是色素减退淡白斑,无浸润或轻度浸润,边界不清,瘙痒亦轻;而外阴白斑是白色增厚的浸润斑块,边界清楚,可有皲裂,个别有小片糜烂、溃疡。外阴白斑是一种癌前期病变,癌变率4%-10%。根据临床及病理可以诊断,但需与女阴硬化萎缩性苔藓鉴别,后者是萎缩性蓝白色扁平丘疹到融合成淡白色素减退斑,伴小阴唇粘连、萎缩,组织病理上表皮萎缩,真皮浅层胶原纤维一化变性,因而可以鉴别。据统计外阴白斑发病率约占妇女总数的5-10%,属于一种难治的妇科疾病,恶变致癌的约占5%,但统计显示50%外阴癌由外阴白斑病变引起,目前外阴白斑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顽劣杀手”。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外阴白斑专题:http://www.fh21.com.cn/fuke/wybb/
外阴白斑不会传染。外阴白斑属于局部皮肤黏膜病变,主要与自身免疫异常、慢性刺激、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及局部营养障碍有关。
1、自身免疫异常:
部分患者存在自身抗体攻击外阴表皮细胞的情况,可能与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他克莫司软膏,同时需定期监测免疫功能。
2、慢性刺激:
长期摩擦、化学物质刺激或炎症反复发作可能导致局部皮肤角化异常。建议选择纯棉内衣,避免使用碱性洗剂,局部可涂抹维生素E软膏保护皮肤屏障。
3、遗传因素:
约15%-20%患者有家族史,特定基因变异可能影响皮肤角化过程。此类患者需更注重皮肤护理,可进行基因检测辅助诊断。
4、激素水平变化:
绝经后雌激素下降会导致外阴皮肤萎缩变薄,可能诱发或加重病变。医生可能建议短期使用雌三醇乳膏,但需严格遵循用药周期。
5、局部营养障碍:
微循环障碍导致皮肤供血不足,表现为苍白硬化。可通过红外理疗改善血液循环,联合口服维生素A辅助上皮修复。
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刺激,穿着宽松透气衣物。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E及优质蛋白,如胡萝卜、坚果、鱼类等。适度进行盆底肌锻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骑行或久坐。出现瘙痒、皲裂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诊皮肤科或妇科,必要时进行病理检查排除恶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