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炎症的简称,包括子宫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蒂组织炎和输卵管卵巢炎。而中医治疗盆腔炎也有妙招。
传统中医将盆腔炎分为五类,辨证施治的同时配合西医治疗,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热毒型:高热,寒战,头痛,小腹疼痛,带下量多如脓,臭秽,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2.湿热型:低热,小腹疼痛灼热感,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湿热淤滞型:小腹胀痛,口苦口干,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干结,舌黯红,苔黄或白,脉弦或弦数。
4.淤血阻滞型:下腹持续疼痛拒按,或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脉沉弦或涩。
5.冲任虚寒型: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常用中成药内服丸剂妇炎丸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可综合用药。
女性生殖系统,任何一方面的疾病都可能引发盆腔炎,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容易导致不孕不育,一定要治疗。盆腔积液就是盆腔存在炎性渗出物,可发生在子宫内膜发炎后,内膜组织肿胀的细胞中渗出的略黏稠的液体,被周围组织包裹所渐渐形成的囊性包块。
盆腔炎可能由细菌感染、性传播疾病、宫腔操作、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细菌感染:
盆腔炎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是细菌感染,主要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可能通过阴道上行感染至盆腔,引发输卵管、卵巢等器官的炎症反应。
2、性传播疾病:
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是导致盆腔炎的重要病原体。不洁性行为、多个性伴侣等都会增加感染风险。这类病原体引起的盆腔炎往往症状隐匿但危害较大,容易导致输卵管粘连和不孕。
3、宫腔操作:
人工流产、刮宫术、输卵管通液等宫腔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自然防御屏障。若术中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病原体可直接侵入宫腔并上行感染盆腔,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术后1-2周内。
4、邻近器官炎症扩散:
阑尾炎、腹膜炎等腹腔内炎症可能直接蔓延至盆腔。特别是阑尾穿孔时,脓性分泌物可流入盆腔引发继发感染。结核杆菌通过血行播散也可能导致盆腔结核性炎症。
5、免疫力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过度疲劳等因素都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当免疫力下降时,阴道内正常菌群可能转变为致病菌,或使外源性病原体更易定植和繁殖。
预防盆腔炎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宫腔操作。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选择清淡易消化饮食,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慢性盆腔炎患者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出现下腹疼痛、异常分泌物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孕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