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1、病因盆腔炎性疾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以及阴道内源性菌群如厌氧菌、链球菌等。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宫腔操作后感染是主要诱因。部分患者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2、症状典型表现为下腹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可伴有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部分患者出现月经紊乱、排尿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形成盆腔脓肿,导致不孕或异位妊娠等远期并发症。
3、诊断需结合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超声检查可发现输卵管增粗、盆腔积液等表现。必要时需进行腹腔镜检查确诊。
4、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轻症可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甲硝唑片,中重度需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形成脓肿者可能需要穿刺引流或手术治疗。所有性伴侣应同时接受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5、预防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进行宫腔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治疗阴道炎等妇科感染。出现下腹痛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避免病情加重。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定期复查直至痊愈。
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治愈后仍需定期妇科检查,监测输卵管功能。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复诊,防止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