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物理降温、药物控制、预防复发、病因治疗等方式处理。高热惊厥通常由感染发热、遗传因素、脑发育异常、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发作时立即将患儿置于侧卧位,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误吸窒息。避免强行按压肢体或撬开牙关,可在上下磨牙间垫软布防止舌咬伤。多数惊厥在1-3分钟内自行停止,持续超过5分钟需紧急就医。
2、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降低体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禁止酒精擦浴或冰水灌肠,可能诱发寒战加重惊厥。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
3、药物控制地西泮注射液是终止惊厥发作的首选药物,苯巴比妥可用于预防复发。复杂型惊厥可考虑使用左乙拉西坦或丙戊酸钠。所有抗惊厥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4、预防复发有复发史的患儿在发热初期可预防性使用地西泮栓剂。加强体温监测,体温超过37.5℃即开始物理降温。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骤升,保持环境温度在24-26℃为宜。
5、病因治疗针对引起发热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细菌感染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病毒感染给予对症支持。需完善血常规、电解质、脑电图等检查排除脑炎、癫痫等疾病。反复发作或神经系统异常者需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
患儿惊厥停止后应保持安静休息,补充适量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恢复期避免剧烈活动,每日监测体温3-4次。家长需学习惊厥急救措施,记录发作时间与表现,定期随访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嗜睡、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排查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