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发作时可通过解痉止痛药、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热敷和调整体位缓解疼痛。胆结石疼痛主要由胆囊收缩受阻、胆汁淤积或继发感染引起,需根据病因选择对应处理方式。
1、解痉止痛药山莨菪碱可松弛胆囊平滑肌,缓解胆道痉挛性疼痛;间苯三酚能选择性作用于胆道痉挛部位;屈他维林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改善胆绞痛。此类药物适用于结石卡顿引起的阵发性绞痛,但青光眼或前列腺增生患者慎用。
2、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胆囊炎症性疼痛;布洛芬缓释胶囊对轻度胆绞痛有效;塞来昔布可减少胆囊壁水肿。需注意此类药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消化道溃疡患者应避免使用。
3、阿片类药物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适用于剧烈胆绞痛,其镇痛强度是吗啡的十分之一;曲马多缓释片对中度疼痛有效;布桂嗪可通过中枢镇痛作用缓解症状。使用期间需监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
4、热敷右上腹局部热敷可扩张胆管促进结石移位,水温控制在40-50℃避免烫伤,每次持续15-20分钟。该方法对小结石引起的梗阻效果较好,若合并急性胆囊炎或高热则禁用。
5、体位调整采取右侧卧位或膝胸卧位可能帮助结石脱离嵌顿位置,配合深呼吸可降低腹内压。该方法作为辅助手段,若30分钟内无缓解需及时就医。
胆结石急性发作期应禁食油腻食物,疼痛缓解后逐步过渡至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优先选择清蒸鱼、嫩豆腐等易消化蛋白,避免蛋黄、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规律排放,建议每日5-6餐少量进食。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有助于预防结石复发,但发作期需卧床休息。若疼痛持续超过6小时或出现发热、黄疸需立即就医,反复发作建议考虑胆囊切除术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