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可能增加视网膜脱落的概率,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落的发生与近视度数过高、眼轴异常增长、视网膜变性、眼部外伤、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
1、近视度数过高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称为高度近视,眼轴长度超过正常范围,导致视网膜变薄、拉伸。视网膜周边部可能出现格子样变性或干性裂孔,这些病变是视网膜脱落的高危因素。建议高度近视患者每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及时发现视网膜病变。
2、眼轴异常增长近视发展过程中眼轴持续增长,每增长1毫米约增加300度近视。过长的眼轴会使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层之间的粘附力降低。当玻璃体发生液化后脱离时,可能牵拉视网膜形成裂孔,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落。
3、视网膜变性高度近视常伴有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灶,这些区域视网膜营养供应不足,容易形成萎缩性裂孔。周边部视网膜出现蜗牛迹样变性或铺路石样变性时,视网膜结构强度下降。剧烈运动或眼部外伤可能诱发这些区域的视网膜撕裂。
4、眼部外伤眼球受到钝挫伤时,玻璃体基底部对视网膜产生瞬间牵引力,容易导致周边部视网膜撕裂。近视患者因视网膜本身较脆弱,外伤后发生视网膜脱落的概率显著增高。建议避免拳击、跳水等可能撞击眼部的运动。
5、遗传因素部分高度近视具有家族聚集性,与COL2A1、COL11A1等胶原蛋白基因突变相关。这类患者视网膜结构发育异常,更早出现后巩膜葡萄肿和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有家族史者应从青少年期开始密切监测眼底变化。
近视患者应控制近视进展,避免剧烈头部晃动和重体力劳动。出现闪光感、飞蚊症突然增多或视野缺损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日常可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等视网膜营养素,但最关键的仍是定期眼底检查。视网膜脱落若能早期发现,通过激光封堵裂孔或玻璃体切除手术,多数能恢复部分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