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第一天服用米非司酮通常不会产生严重危害,但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下腹疼痛、阴道出血等药物反应。药物流产的危害主要与个体差异、用药规范性和孕囊排出情况有关,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药物流产第一天使用的米非司酮属于抗孕激素制剂,通过阻断孕酮受体使胚胎停止发育。常见反应包括胃肠刺激症状,约半数使用者会出现轻度恶心,少数可能伴随呕吐,通常无须特殊处理。部分患者服药后6小时内可能出现下腹隐痛,与子宫敏感性增加有关,若疼痛持续加重需警惕宫外孕破裂等异常情况。阴道出血量一般少于月经,出血时间超过两周或突然大量出血提示流产不全可能。
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或面部水肿,需立即停药就医。存在严重贫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可能诱发肾上腺危象。不规范用药可能导致流产失败或大出血,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重复用药。有哮喘、心力衰竭等慢性病史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评估风险。
药物流产后应卧床休息1-2天,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两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观察出血量变化,保留排出组织物供医生检查。饮食上多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出现发热、持续腹痛或出血量超过平时月经量两倍时,须立即返院处理。后续需按时复查超声确认宫腔清洁度,流产后半年内应采取可靠避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