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可通过氧疗、机械通气、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急性呼吸衰竭通常由肺部感染、气道阻塞、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外伤等原因引起。
1、肺部感染:肺炎、肺结核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肺泡通气功能下降,影响氧合。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1g静脉注射、阿奇霉素500mg口服等,同时辅以氧疗。
2、气道阻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可导致气道狭窄,引发呼吸困难。治疗需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2喷吸入、茶碱缓释片200mg口服,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3、肺栓塞:血栓阻塞肺动脉,导致肺循环障碍。治疗需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5000单位皮下注射、华法林5mg口服,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感染、创伤等可导致肺泡损伤,引发肺水肿。治疗需使用机械通气,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
5、胸外伤:肋骨骨折、气胸等可导致胸廓运动受限,影响呼吸功能。治疗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必要时进行手术修复。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小米粥、蒸蛋等。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定期复查肺功能,监测病情变化。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有助于改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