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排尿后尿道疼痛可能由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尿道结石、阴道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局部清洁、药物缓解等方式改善。
1、尿路感染:
细菌侵入尿道引发炎症反应是常见原因,典型表现为排尿灼痛伴尿频尿急。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同时需增加每日饮水量促进细菌排出。
2、尿道炎:
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导致的尿道黏膜炎症,常伴有黄色分泌物。需通过尿道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体,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配偶需同步治疗以防交叉感染。
3、膀胱炎:
膀胱黏膜受刺激引发的炎症,疼痛多位于下腹部,排尿末疼痛加剧。可进行膀胱超声检查,除抗生素治疗外,可配合黄酮哌酯类药物缓解膀胱痉挛,建议穿着纯棉内裤并避免憋尿。
4、尿道结石:
微小结石通过尿道时造成机械性损伤,疼痛呈刀割样且可能伴血尿。需通过泌尿系CT明确结石位置大小,5毫米以下结石可通过多饮水配合排石药物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5、阴道炎:
白色念珠菌或滴虫感染引发阴道分泌物刺激尿道口,常见于月经前后。需做白带常规检查,除抗真菌药物外,建议使用弱酸性洗液清洗外阴,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治疗期间暂停使用护垫。
日常应注意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会阴部,避免使用碱性沐浴露清洗外阴。可适量饮用蔓越莓汁抑制细菌黏附,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出现血尿、发热或腰痛症状需立即就诊,绝经后女性反复发作建议检测雌激素水平。保持规律作息提高免疫力,性生活后及时排尿有助于预防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