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婴儿脑膜炎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呕吐、嗜睡、颈部僵硬和易激惹。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对症支持治疗。
1、病因分析
婴儿脑膜炎的病因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病因包括细菌(如B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病毒(如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真菌(如念珠菌)。非感染性病因可能与外伤、免疫系统异常或药物反应有关。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尤其是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可能接触到感染源。
2、症状表现
婴儿脑膜炎的症状因年龄和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症状包括:
- 发热:体温升高是感染的典型表现。
- 呕吐: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频繁呕吐。
- 嗜睡或易激惹:婴儿可能表现出异常的疲倦或烦躁不安。
- 颈部僵硬:脑膜刺激可能导致颈部活动受限。
- 前囟门隆起:婴儿头部前囟门可能因颅内压增高而凸起。
- 皮疹:某些细菌感染(如脑膜炎球菌)可能伴随皮肤出血点。
3、治疗方法
婴儿脑膜炎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方案:
- 细菌性脑膜炎: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或万古霉素,疗程通常为10-14天。
- 病毒性脑膜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和补液,严重时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 真菌性脑膜炎: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
- 支持治疗:包括控制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
4、预防与护理
预防婴儿脑膜炎的关键在于减少感染风险:
- 疫苗接种: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脑膜炎球菌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关感染。
- 卫生习惯:保持婴儿生活环境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
-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婴儿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婴儿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儿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通过疫苗接种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