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影像学特征及病原学证据综合判断。主要依据包括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伴糖氯降低、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头颅影像学显示脑膜强化或结核瘤等。
1、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三联征,伴随脑膜刺激征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颅神经麻痹或癫痫发作。病程早期症状常不典型,易与病毒性脑膜炎混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呈毛玻璃样改变。细胞数多在50-500×10⁶/L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生化检查显示葡萄糖降低,氯化物显著下降,蛋白含量升高。脑脊液ADA活性增高对诊断有提示意义。
3、病原学检测脑脊液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率约10-20%,培养阳性率约30-40%。分子生物学检测如GeneXpert MTB/RIF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及其耐药基因。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确诊金标准,但耗时较长。
4、免疫学检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提示结核感染,但无法区分活动性感染。γ-干扰素释放试验特异性较高,阴性结果可帮助排除诊断。脑脊液结核抗体检测敏感性约60-80%,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5、影像学特征头颅CT或MRI可见脑基底池强化、脑积水或结核瘤形成。MRI增强扫描对软脑膜病变更敏感,可显示脑膜线样强化。约半数患者胸部影像学可见活动性或陈旧性肺结核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咳嗽导致颅内压骤升。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必要时可进行鼻饲营养支持。康复期可逐步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但需避免过度劳累。所有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筛查,患者需完成全程规范抗结核治疗,定期复查脑脊液及影像学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