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膜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免疫缺陷等因素引起。婴儿脑膜炎是脑膜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精神萎靡、前囟膨隆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
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婴儿脑膜炎最常见的原因,常见致病菌包括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产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或血液传播侵入脑膜。细菌性脑膜炎起病急骤,患儿可能出现高热、抽搐、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同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相对较轻,常见病原体有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或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多为低热、头痛、食欲减退。病毒性脑膜炎多为自限性,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使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严重时需住院观察。
3、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多见于早产儿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儿,常见病原体为念珠菌、隐球菌等。真菌可通过医疗器械污染或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病程进展缓慢但危害严重。临床表现为持续低热、喂养困难、体重不增。治疗需使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疗程较长。
4、寄生虫感染弓形虫、疟原虫等寄生虫感染也可导致婴儿脑膜炎,多通过母婴传播或接触污染源感染。寄生虫性脑膜炎常伴有肝脾肿大、黄疸、视网膜病变等全身症状。治疗需使用磺胺嘧啶、乙胺嘧啶等抗寄生虫药物,同时需处理并发症。
5、免疫缺陷先天性免疫缺陷或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儿更易发生脑膜炎。这类患儿可能反复发生严重感染,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需进行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需严格预防感染。
预防婴儿脑膜炎需做好孕期保健,避免早产和产道感染。出生后按时接种疫苗,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治疗期间需保证营养供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