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溶栓的禁忌症主要有近期重大手术或创伤、活动性内出血、颅内出血史、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动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与禁忌症以避免严重并发症。
1、近期重大手术或创伤过去两周内接受过大型手术或存在严重创伤的患者禁止动脉溶栓。这类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未完全修复,溶栓药物可能加重出血风险。常见禁忌情况包括开颅手术、胸腹腔手术、骨折内固定术等。需结合影像学评估手术部位愈合情况,必要时延迟溶栓治疗时间窗。
2、活动性内出血存在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咯血、泌尿系统出血等活动性出血时绝对禁止溶栓。溶栓药物会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形成,可能诱发致命性大出血。临床需通过血红蛋白监测、便潜血试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出血状态,出血未完全控制前不可实施溶栓。
3、颅内出血史既往有自发性脑出血或外伤性脑出血病史的患者溶栓风险极高。这类患者脑血管结构可能存在先天异常或损伤后改变,溶栓后颅内再出血概率显著增加。需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头颅CT排除陈旧性出血灶,必要时选择机械取栓等替代治疗方案。
4、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110毫米汞柱时不宜溶栓。高血压会加剧溶栓后血管再通导致的再灌注损伤,增加脑水肿和出血转化风险。需通过静脉降压药物将血压稳定在安全范围后方可考虑溶栓,若血压无法有效控制则需放弃该治疗方案。
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或肌酐清除率小于30毫升每分钟的患者需谨慎评估。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功能受损会影响溶栓药物清除,可能导致药物蓄积性出血。此类患者需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其他血管再通方式,必要时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方案。
对于存在动脉溶栓禁忌症的患者,可考虑机械取栓、抗血小板聚集等替代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变化及出血倾向,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影像学评估。日常生活中应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突发肢体无力或言语障碍时需立即就医。患者及家属应充分了解溶栓治疗的获益与风险,配合医生进行规范化评估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