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上出现小疙瘩可能由毛周角化症、湿疹、接触性皮炎、汗管瘤或过敏反应引起。
1、毛周角化症:
毛周角化症是最常见的成因,表现为毛囊周围角质堆积形成的小丘疹。该病症与遗传因素相关,冬季易加重,通常不伴随瘙痒或疼痛。日常护理可选用含尿素或水杨酸的润肤剂改善症状。
2、湿疹:
湿疹引发的疙瘩多伴有明显瘙痒和皮肤干燥,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或环境刺激有关。急性期可出现渗出,慢性期表现为皮肤增厚。需避免搔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
3、接触性皮炎:
接触洗涤剂、金属饰品等致敏物质后,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或水疱。发病部位与接触物形状一致,伴有灼热感。明确过敏原后需立即停止接触,严重时需口服抗组胺药物。
4、汗管瘤:
汗腺导管良性增生形成肤色或淡褐色半球形丘疹,常见于眼睑和上肢。生长缓慢且无自觉症状,必要时可通过激光或电灼治疗改善外观。
5、过敏反应:
食物或药物过敏可能导致荨麻疹样皮疹,表现为突发的风团样疙瘩,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但易复发。需记录过敏史,严重时需携带肾上腺素笔应急。
建议保持皮肤清洁湿润,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水温不宜超过40℃,避免使用碱性沐浴露。日常可补充维生素A、E,若疙瘩持续增大、破溃或伴随全身症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排查特异性皮炎、扁平疣等疾病。规律作息与减压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相关的皮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