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腰椎骨折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微创手术、开放手术、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健康状况及并发症风险综合评估。
1、保守治疗:
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或高龄体弱患者。主要采用卧床休息配合支具固定,通常需要6-8周绝对卧床,期间需定时翻身预防压疮。疼痛明显时可配合镇痛药物,同时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进展。
2、药物治疗:
包括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以及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别注意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长期卧床患者需配合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
3、微创手术:
对不稳定性骨折可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通过骨水泥注入稳定椎体。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但需警惕骨水泥渗漏导致神经压迫等并发症。
4、开放手术:
严重骨折伴神经损伤时需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必要时联合椎管减压。手术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但创伤较大,需严格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术后需佩戴支具3个月,逐步进行功能锻炼。
5、康复训练:
急性期后开始渐进式康复,包括床上肢体活动、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骨折愈合后转入站立平衡训练、核心肌群强化,配合物理治疗改善脊柱活动度。康复过程需避免弯腰、扭转等动作,使用助行器预防跌倒。
老年腰椎骨折后需长期保持每日1000-1200mg钙质摄入,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每周进行3-5次低冲击运动如水中行走、固定自行车。居家环境应移除地毯等绊倒隐患,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定期骨密度检测指导抗骨质疏松治疗,出现新发疼痛需及时复查排除再骨折。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家属应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导致抑郁和功能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