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里疼可能由骨质疏松、骨髓炎、骨肿瘤、骨关节炎、外伤性骨损伤等原因引起。该症状需结合具体部位、疼痛性质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建议尽早就诊骨科或风湿免疫科排查病因。
1、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骨量减少导致骨骼脆性增加的代谢性骨病,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疼痛多发生于脊柱、髋部等承重部位,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活动后加剧,可能伴随身高缩短、驼背。日常需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医生可能推荐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吸收药物,或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
2、骨髓炎骨髓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伴红肿热痛,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急性期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慢性期可能需手术清创。糖尿病患者、外伤后人群需特别注意足部骨骼感染风险。
3、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如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长骨干骺端,转移性骨肿瘤多见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转移。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夜间显著,可能伴病理性骨折。诊断需结合X线、CT及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等。不明原因骨痛持续加重需警惕该病。
4、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化引发的退行性病变,常见于膝关节、手指远端指间关节。表现为活动时骨性摩擦痛,晨僵时间短于30分钟。可局部使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口服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者需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或行关节置换术。
5、外伤性骨损伤骨折、骨裂或骨膜损伤均可引起深部骨痛,多有明确外伤史。不完全骨折时疼痛可能随活动加重,X线检查初期可能漏诊。需制动患肢,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复杂骨折需手术复位固定。长期重复应力可能导致疲劳性骨折。
出现骨头深部疼痛时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负重,保证每日800-1000毫克钙摄入,适量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疼痛持续超过两周、夜间痛醒或伴随体重下降、发热时须立即就医。骨扫描、MRI等检查可帮助明确病因,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儿童生长发育期骨痛需鉴别生长痛与病理性疼痛,老年人需定期监测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