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取栓术后需重点关注抗凝管理、血压控制、康复训练、并发症监测及生活方式调整。主要措施包括规范用药、定期影像复查、肢体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及心理疏导。
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复发,常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等。用药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异常。禁止擅自调整剂量,合并消化道溃疡者需配合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
维持血压在140/90mmHg以下可降低再梗风险。每日早晚定时测量并记录,避免剧烈情绪波动。高血压患者需持续服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降压药,低血压患者应警惕血管痉挛导致的灌注不足。
术后24-48小时开始床边被动关节活动,2周后逐步过渡到坐站平衡训练、步态练习。语言障碍者需进行发音器官肌肉训练,吞咽困难患者采用糊状食物渐进式喂养。康复过程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由专业治疗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密切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肢体肌力,警惕脑水肿或出血转化。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需排除假性动脉瘤,突发剧烈头痛可能提示血管痉挛。术后1个月、3个月需复查头颈CTA评估血管通畅度。
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坚果摄入。保证每日7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情绪管理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家属需参与照护技能培训。
术后三个月内是功能恢复黄金期,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训练如踏车运动,配合针灸改善神经功能。饮食需补充维生素B族及欧米伽3脂肪酸,限制反式脂肪酸摄入。建立卒中急救卡随身携带,记录用药信息及紧急联系人。定期参加医院卒中随访门诊,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家属应学习识别面瘫、言语含糊等预警症状,掌握正确急救转运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