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通常需要治疗。未经治疗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治疗方式主要有抗生素联合疗法、胃酸抑制剂辅助、益生菌调节、饮食调整及定期复查。
1、抗生素联合疗法: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核心方案为含铋剂四联疗法,包括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和铋剂。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
2、胃酸抑制剂辅助:
质子泵抑制剂能显著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以增强抗生素杀菌效果。治疗期间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头痛或腹泻,症状持续需及时复诊调整用药。
3、益生菌调节:
特定益生菌株如布拉氏酵母菌可减轻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建议在抗生素使用2小时后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降低腹泻发生率。
4、饮食调整:
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高盐及腌制食品,减少胃黏膜刺激。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摄入,有助于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活性,促进胃黏膜修复。
5、定期复查:
完成治疗后4-8周需进行碳13/14呼气试验复查,确认细菌是否根除。家庭成员应同步筛查,避免交叉感染。复查阳性者需调整方案进行二次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日常需实行分餐制,餐具定期煮沸消毒。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煮食物,避免生冷食物刺激胃部。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吸烟饮酒会加重胃黏膜损伤应严格戒除。出现持续上腹痛、黑便等报警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排除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后每年建议进行一次胃功能检查,高风险人群可考虑胃镜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