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阴道炎主要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医源性感染、免疫力下降及不良卫生习惯等。
1、性接触传播:
阴道毛滴虫可通过无保护性行为直接传播,男性感染者通常无症状但可作为携带者。性伴侣数量增加或频繁更换会显著提升感染风险,建议双方共同治疗以避免反复交叉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污染的浴巾、坐便器或泳池等可能间接感染。滴虫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数小时,共用个人物品或使用不洁公共卫生设施时,病原体可能通过外阴接触侵入。
3、医源性感染:
不规范妇科检查操作可能导致器械污染传播,如消毒不彻底的窥阴器或手套。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使用一次性无菌器械可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
4、免疫力下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阴道菌群平衡易被破坏。免疫力降低会使阴道酸性环境改变,有利于滴虫大量繁殖并引发炎症反应。
5、不良卫生习惯:
经期不及时更换卫生巾、如厕后错误擦拭方向由后向前等行为可能将肠道微生物带入阴道。穿着透气性差的化纤内裤会创造潮湿环境,促进滴虫生长。
日常需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碱性洗液冲洗阴道。饮食上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品,经期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出现黄绿色泡沫状白带伴异味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白带常规检查,性伴侣需同步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至症状完全消失,所有贴身衣物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