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HB需要通过综合治疗来减缓病毒复制、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和保护肝功能,可以选择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等方式。及时就医并遵循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核心手段,目标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改善肝功能,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
抗病毒药物:核苷/核苷酸类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拉米夫定等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一线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保护肝脏。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耐药率低,通常作为首选。
干扰素治疗:部分患者可使用干扰素α-2a和α-2b,它能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但因副作用较多,需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保肝护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可减轻肝细胞损伤,辅助改善转氨酶升高等症状。具体药物的选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毒载量、肝组织检测结果和疾病分期决定。
2、饮食调理与生活习惯改变
合理的饮食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减轻肝脏负担,辅助治疗乙型肝炎。
饮食方面:保证蛋白质的适当摄入,如选择鱼类、禽类蛋白,同时避免过多高脂食物和深加工食品;坚持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禁酒原则:酒精对肝脏有较大损害,乙型肝炎患者需要完全戒酒,以保护受损的肝脏。
控制体重和运动:保持健康体重,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可促进代谢和提高免疫水平,但避免过于耗体力的高强度运动。
3、严重病例的进一步干预
对于一些疾病进展较快、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或已经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的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干预。
肝脏移植:适用于肝功能衰竭或晚期肝硬化患者,需要进行综合检查评估移植适应症。
消除诱因:如伴有合并感染如丙型肝炎或其他肝病因素,需要有针对性处理。
定期监测: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定期做B超、肝功能和甲胎蛋白AFP等检查,以及时评估疾病进展情况。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是一种需要综合管理的疾病,重在早诊早治、长期随访和规范治疗。患者应与医生密切配合,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并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善来促进肝脏健康,预防并发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