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指标升高不能直接判断为肝硬化,但持续显著升高如超过数百单位可能提示肝脏严重损伤,有必要尽快咨询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肝硬化的确诊需要结合影像学B超、CT、肝功能检测如白蛋白、胆红素及病史等综合评估。
1、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
肝细胞损伤是导致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升高的主要原因,但其具体原因千差万别。转氨酶轻度升高一般小于80 U/L可能与酒精摄入、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感染如乙肝或丙肝病毒有关;中至重度升高超过200 U/L通常提示严重肝细胞损伤,如急性或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毒素暴露等情况。转氨酶升高不稳定且伴随黄疸、乏力、恶心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
2、转氨酶升高与肝硬化的关系
单靠转氨酶水平高低无法直接诊断肝硬化。肝硬化是慢性肝损伤的终末阶段,由慢性感染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或脂肪肝等原因逐步发展而来。随着纤维化形成,肝功能开始显著下降,此时包括转氨酶在内的多项肝功能指标可能变化如转氨酶正常甚至降低,但伴随的白蛋白下降、胆红素升高和影像学异常更具诊断价值。
3、如何处理转氨酶升高,预防肝硬化
对于转氨酶升高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寻找病因并对症干预。
药物治疗:如属病毒性肝炎需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药物性肝损伤须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使用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腺苷蛋氨酸。
饮食调整:建议减少高脂、高糖、油腻、重盐类食物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蔬果,如菠菜、胡萝卜。
健康习惯:避免酒精摄入和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定期监测肝功能,同时保持适度运动以改善代谢健康,例如,每周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需注意,肝硬化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应当定期健康体检,尤其对于乙肝、丙肝患者和长期大量饮酒者,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治疗。
如果发现转氨酶持续异常升高,需尽快就医,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需行肝穿刺活检或其他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肝脏健康攸关全身代谢,早期干预可有效预防肝硬化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