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镜检可观察到线索细胞、白细胞增多、乳酸杆菌减少等典型表现。镜检结果主要包括线索细胞占比超过20%、阴道分泌物pH值升高至4.5以上、胺试验阳性等特征。
1、线索细胞:
镜检下可见阴道上皮细胞表面附着大量短小杆菌,细胞边缘呈颗粒状或模糊不清,这种改变称为线索细胞。线索细胞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具诊断价值的指标,当视野中线索细胞占比超过20%时即可辅助诊断。其形成与阴道加德纳菌等厌氧菌过度繁殖有关,这些细菌会破坏上皮细胞表面的糖原结构。
2、白细胞异常:
正常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数量较少,每高倍视野通常不超过10个。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镜检可见白细胞轻度增多,但通常不会出现像滴虫性阴道炎那样显著的白细胞浸润。这种炎症反应差异有助于与其他类型阴道炎进行鉴别诊断。
3、菌群失衡:
健康女性阴道内以乳酸杆菌为主,镜检可见大量长杆状乳酸杆菌。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镜检显示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短小杆菌、球菌等杂菌。这种菌群变化会导致阴道微环境破坏,促使疾病发生发展。
4、分泌物特性:
镜检时可观察到分泌物呈灰白色均质状,黏度降低,容易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部分标本可见气泡样改变,这与厌氧菌代谢产生的气体有关。分泌物中上皮细胞数量可能增多,但炎症细胞相对较少是其特征之一。
5、辅助检测:
除镜检外,常需配合胺试验和pH值测定。胺试验阳性表现为分泌物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后释放鱼腥味,pH试纸检测值通常高于4.5。这些结果与镜检发现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尤其对不典型病例更具参考价值。
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频繁冲洗阴道破坏微环境平衡。建议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穿着过紧的裤子。饮食上可适当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的食品,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卫生,治疗期间建议避免性生活或使用避孕套。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应避免长时间骑行等可能造成局部摩擦的运动。若症状反复发作,建议伴侣同时接受检查。